如何減少LED顯示屏光污染?
LED顯示屏光污染的原因
LED顯示屏造成的光污染解決方案
LED顯示屏因其亮度高、視角寬、壽命長等優點,被廣泛應用於戶外廣告等顯示相關行業。然而,高亮度會導致光污染,這是LED顯示屏的一個缺陷。LED顯示屏造成的光污染在國際上分為白光污染、人工白天和彩色光污染三類。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LED顯示屏的光污染防治。
LED顯示屏光污染的原因
首先,為了防治光污染,我們來總結一下它的形成原因,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:
1、LED顯示屏面積大,像幕布或牆壁一樣擋住了觀察者的視線。觀察者離屏幕越近,觀察者的站立點與屏幕形成的實質夾角越大,或者觀察者的視線方向和屏幕方向越收斂,屏幕對光的干擾越嚴重.
2、LED顯示屏內容的過度商業化招致人們的排斥。
3.不同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的觀察者對乾涉光會有不同程度的感受。例如,經常接觸光敏劑的人和患有眼疾的患者對光更敏感。
4、LED顯示屏在昏暗環境下的高亮度刺眼,導致人們對局部亮度的不適應。一個亮度輸出為每平方米8000cd的LED顯示屏在黑夜中會造成嚴重的光干擾。由於白天和夜間的照明存在顯著差異,因此亮度不變的LED顯示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輻射出不同程度的干擾光。
5. 屏幕上快速變化的圖像會導致眼睛刺激,高飽和度的顏色和過渡僵硬也是如此。
LED顯示屏造成的光污染解決方案
LED顯示屏的亮度是造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。以下安全防護方法有利於有效解決光污染問題。
1.採用自調節亮度調節系統
我們知道,環境的亮度在白天和黑夜、時間和地點之間變化很大。如果 LED 顯示屏的亮度比環境亮度高 60%,我們的眼睛會感到不舒服。換句話說,屏幕污染了我們。室外亮度採集系統不斷採集環境亮度數據,顯示屏控制系統軟件根據這些數據自動計算出合適的屏幕亮度。研究表明,當人眼習慣於800cd/m2的環境亮度時,人眼所能看到的亮度範圍為80-8000cd/m2。如果物體的亮度超出範圍,眼睛需要幾秒鐘的調整才能逐漸看到它。
2.多級灰度校正技術
普通LED顯示屏的控制系統具有8bit的色深,使低灰度顏色和顏色過渡區域看起來很僵硬。這也造成了色光的失調。然而,新型 LED 顯示屏的控制系統具有 14 位色深,顯著改善了顏色過渡。它使顏色柔和,防止人們在看屏幕時感到光線不舒服。在此處了解有關 LED 顯示屏灰度的更多信息。
3、合適的安裝場地和合理的屏風面積規劃
根據觀看距離、視角和屏幕面積之間的聯繫,應該有一個以體驗為導向的計劃。同時,由於圖像研究,對觀看距離和視角有特定的設計要求。LED顯示屏應設計合理,並儘可能滿足這些要求。
4. 內容選擇與設計
LED顯示屏作為一種公共媒體,用於顯示公共服務公告、廣告、說明等信息。對符合公眾需求的內容進行篩選,避免被拒絕。這也是對抗光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。
五、目前亮度調節標準
室外顯示屏造成的嚴重光污染過於明亮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。因此,有關部門應出台LED顯示屏亮度調節標準,加強光污染控制。要求LED顯示屏的擁有者根據環境亮度主動調節顯示屏的亮度輸出,嚴禁在黑夜進行高亮度輸出。
6.減少藍光輸出
人眼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視覺感知。由於人類對光的複雜感知無法用“亮度”來衡量,因此可以引入輻照度指數作為安全可見光能量的標準。人類對藍光的感受不能作為衡量光線對人眼影響的唯一標準。應引入輻照度測量設備,它會收集數據以響應藍光輸出強度對視覺感知的影響。廠商在保證屏幕顯示功能的同時,應降低藍光輸出,以免對人眼造成傷害。
7、配光控制
有效控制LED顯示屏造成的光污染,需要合理安排來自屏幕的光線。為避免局部區域出現強光,LED顯示屏發出的光線應均勻分佈在視野中。它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對曝光的方向和規模有嚴格的限制。
8.快遞安全保護方法
LED顯示屏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上應標明安全注意事項,重點關注屏幕亮度的正確調節以及長時間觀看LED顯示屏可能造成的危害。如果自動亮度調節系統出現故障,可以手動調節亮度。同時,向公眾普及光污染安全措施,增強群眾自我保護能力。比如不能長時間盯著屏幕看,需要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的細節上,否則LED的光會聚焦在眼底形成亮點,有時會導致視網膜灼傷。
9、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
為了保證LED顯示屏產品的性能,需要加強產品在室內外環境下的亮度測試。在室內過程中,測試人員必須近距離觀察顯示器,看看細節是否有問題,戴上亮度衰減2到4倍的深色太陽鏡。而在室外過程中,亮度衰減應該是4到8倍。測試人員必須佩戴安全防護裝置進行測試,特別是在黑暗中,遠離強光。
綜上所述,LED顯示屏作為一種光源,在運行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光安全問題和光污染。應在綜合分析其光安全問題的基礎上,採取合理可行的措施,消除LED顯示屏造成的光污染,有效防止LED顯示屏對人體造成傷害。因此,除了保護我們的健康,還可以幫助拓寬LED顯示屏的應用範圍。
發佈時間:2022年2月16日